信息传播模型


定义与假设

传播模型:即人类进行传播行为中共性的抽象,广义上称之为称为信息传输系统

传播行为:人类互相传递与共享认知的行为。


来源

传播模型

此处的传播模型是信息传输系统在人类传播行为上具象推演。传播过程主要由信息发送者环境信息接收者组成。信息发送者负责信息的生成与表达,信息接收者负责信息的接收与还原,消息是信息传递的媒介物,环境是信息传递的通道。


消息

消息是信息传递媒介物的统称,凡是能在人类传播行为中作为信息载体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例1

  • 常见的消息:话语、书籍、微博、肢体动作、表情等。
  • 其他的消息:眼神、装饰物、电影、游戏等。

消息的复杂度不等于其包含信息的复杂度。复杂的消息里可能不包含任何信息,简单的消息里也可能包含大量的信息。


信息发送者

信息发送者是以人为核心,完成信息的生成与表达过程。

从信息的转化流程上讲,发送者完成了以下工作:

  1. 从个人认知中提取与主题相关的记忆并提炼成对应的观点。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2. 根据个人的语言学背景和对当前环境的判断,将抽象的观点转化成可以被表达的信息。这是一个语言组织的过程。
  3. 将组织起来的信息以适当的方式组合成适合传播的消息。这是一个表达的过程。

环境

环境会在很多环节影响到信息传播行为,不过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在消息的表达和接收阶段。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接收者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以及接收者的接收方式和接收效果。

一个糟糕的传播环境会极大程度上降低传播效率,表现为降低传播有效性传播速率


信息接收者

信息接收者以人为核心,完成信息的接收和还原过程。

和信息的发送者对应,接收者在信息转化流程中完成以下工作:

  • 从传播环境中获取并筛选出主题对应的消息。这是一个接收的过程。
  • 根据个人的语言学背景、对当前环境和发送者认知背景的判断,从语言中理解和提炼出对应的观点。这是一个语言解析的过程。
  • 根据个人的认知背景认知需求,将观点进行筛选、处理并吸收到自己的认知里。

演绎

有效传播

有效传播:有效传播是从传播行为的两个维度来衡量传播的效率:传播速率传播正确率。即保质保量的传播行为。

从传播模型可知,一次传播行为会被传播过程中的每一次转化行为所影响,关注每一步的转化效率是提高传播行为效率的前提。

分析单步转化效率的方法:

  1. 确定影响转化的相关因素。
  2. 确定每个因素影响转化的逻辑。
  3.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对应的提高转化的方法

1.从认知到观点

发送者从自己的既有认知中寻找与传播主题相关的内容并将其归纳、整合、提炼成稳定、准确、可理解的观点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发送者对主题的认知和判断会决定他筛选认知的层次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背景具有决定性因素,它既是工具,又是被加工的内容,因此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所以,对于同一个话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既有认知体系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释。


2.从观点到信息

从认知中提炼出来的观点是思考行为的产物,它具有高度抽象性,且不具备表达特性。能够表达的是语言,所以需要将高度抽象的观点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具象化。通过语言具象化后的观点即构成了信息。

语言是传播的工具,观点是传播的内容。但工具在帮助内容达成传播目的的同时,也会构成对内容的限制。即一种语言的缺陷会对观点的的信息化产生极强的约束与干扰。

语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

除了语言本身的限制外,主体本身的语言学背景和功底也是限制观点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词汇的歧义性、语法的不规范性都可能导致语义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规范的表达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信息量衰减甚至错误。

例: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即是对语言缺陷的形容,更多的时候也可以是对认知主体本身语言学背景缺陷的表述。


3.从信息到消息

头脑中通过语言在表达过程中会以不同的消息形式进行包装与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会对传播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消息的形式也会对信息的传播产生限制与干扰。

发送者当时的个人状态比如情绪稳定性、思维活跃度、表达欲望、表达能力等也会对消息产生很大影响。


4.从消息到信息

从消息到信息的过程即是接收者从环境中筛选出符合主题的信息并接收的过程。

环境会对筛选和接受过程产生影响。

消息的形式也会限制接收的效果。

接收者的当时的个人状态及认知背景也会对消息的接受效果产生影响。


5.从信息到观点

接收者从信息中提炼观点的过程是语言组织的逆过程,即语言解析的过程。

接收者的认知背景、语言学背景和语言技能会极大程度上影响语言解析过程的效果。

接收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也会对解析过程产生影响。


6.从观点到认知

接收者将解析出来的观点转化吸收到自己的认知库里的过程是一个较为隐性的思考过程。

接收者在对观点吸收之前会根据一定的先验经验对观点进行筛选和加工,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认知过程。这一层加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接收者的认知背景、认知需求、心理需求等很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认知成本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的传播过程作为一个认知传递的过程,每一步的转化都是需要成本的。此处称之为认知成本。

为达到相同的认知同步的目的,我们希望这个转化过程越高效越好,即整体的认知成本越低越好。

认知低成本:为达到某一认知同步目的下所需要花费的最小沟通成本。

根据以上六点的分析,想要达到认知低成本的条件在于信息传播的每一步都能做到最高性价比转化。这需要对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属性有一定的要求:

  1. 发送者有完善的认知范围、严谨的思考能力和观点提炼能力。
  2. 发送者有好的语言学背景,有强的思维具象化能力。
  3. 发送者有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 接收者有好的倾听能力和辨识能力。
  5. 接收者与发送者具有匹配度高的语言学背景,且有强的语言抽象能力。
  6. 接收者与发送者具有匹配度高的认知范围和思维方式,有较强的思维融合能力。

媒介即信息

媒介即讯息,主要是强调媒介形式具有革命力量,媒介形式决定着信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讯息。媒介定义了我们感知信息的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做出反馈的模式。

一个简单的角度就是,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媒介上,比如电视,报纸,论坛,微博,其表现的内容会有非常大的区别。

/var/www/html/data/pages/信息传播模型.txt · 最后更改: 2017/04/06 12:36 由 daniel
Powered by PHP Driven by DokuWiki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Valid CSS Valid XHTML 1.0 Valid HTML5